2006 01 90-93
中外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
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科研资金资助项目(鲁国土科函[2004]1号)
邮箱(Email):
DOI:
中文作者单位:
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,山东正衡永立不动产评估有限公司 200092,上海,250100,济南
摘要(Abstract):
中外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研究和实践,主要集中在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定义与定位、方法与途径、控制与评价标准3个方面.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应当是指:以提高经济社会总体效益为目标,以现有平均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活设施为标准,在满足生产生活合理环境水平基础上,实现土地资源投入产出的最大化.国家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规划控制、市场配置、经济制约和审批管制4个方面.控制和评价标准包含利用强度、产出效益以及环境质量3个层次的内容.
关键词(KeyWords):
土地集约化利用;;透支资源;;规划控制;;市场配置;;利用强度
2,103 | 350 | 3 |
下载次数 | 被引频次 | 阅读次数 |
参考文献
[1]马克思.马克思资本论(第三卷)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75.760
[2]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.中国大百科全书(经济学)2[M].北京: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,1988.683~684
[3][美]理查得T伊利.爱德华W莫尔豪斯著.土地经济学[M].腾维藻译.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2.72
[4]毕宝德.土地经济学(修订本)[M]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1993.77~90
[5]仇保兴.中国城镇化———机遇与挑战[M]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04.32
[6]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.我们共同的未来[M].王之佳译.长春:吉林人民出版社,1997.23
[7]Rudolf Hartog.Growth without Limits:some case studies of20th-century urbanization[J].International Planning Studies,1999,(4):95
[8][美]约翰M利维.现代城市规划(第五版)[M].张景秋译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3.124~132
[10]张庭伟.控制城市用地蔓延:一个全球的问题[J].城市规划,1999,23(8):44~48
[11]李丽萍.美国大城市地区最新增长模式[J].国外城市规划,1997,44(2):48
[12]桂强芳.香港房地产[M].深圳:海天出版社,1988.157~180
[13][美]巴泽尔Y.产权的经济分析[M].上海:三联书店、人民出版社,1997.3~17
[14]Thomas AGihring.Incentive propertytaxation:a potential tool for urban growth management[J].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,1999,62~79
[15]Fonseca,Rory.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evaluatingthe efficiency of land use development proposals on urbansites[J].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Housing Sci-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,1981,5(3):185~194
[16]香港规划署.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[J].国外城市规划,1993,(4):18
[17]联合国人居中心.城市化的世界———全球人类住区报告1997[M].沈建国译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1999.266
[18]陈荣.准市场机制下的中国现代城市开发[J].城市规划,1996,20(2):26
[19]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.城市规划师常用规范选(上册)[M]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1998.622~625
[20]王立红.济南市长清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[J].山东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报),2004,19(4):64~67
[2]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.中国大百科全书(经济学)2[M].北京: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,1988.683~684
[3][美]理查得T伊利.爱德华W莫尔豪斯著.土地经济学[M].腾维藻译.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82.72
[4]毕宝德.土地经济学(修订本)[M]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1993.77~90
[5]仇保兴.中国城镇化———机遇与挑战[M]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04.32
[6]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.我们共同的未来[M].王之佳译.长春:吉林人民出版社,1997.23
[7]Rudolf Hartog.Growth without Limits:some case studies of20th-century urbanization[J].International Planning Studies,1999,(4):95
[8][美]约翰M利维.现代城市规划(第五版)[M].张景秋译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3.124~132
[10]张庭伟.控制城市用地蔓延:一个全球的问题[J].城市规划,1999,23(8):44~48
[11]李丽萍.美国大城市地区最新增长模式[J].国外城市规划,1997,44(2):48
[12]桂强芳.香港房地产[M].深圳:海天出版社,1988.157~180
[13][美]巴泽尔Y.产权的经济分析[M].上海:三联书店、人民出版社,1997.3~17
[14]Thomas AGihring.Incentive propertytaxation:a potential tool for urban growth management[J].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,1999,62~79
[15]Fonseca,Rory.Performance criteria for evaluatingthe efficiency of land use development proposals on urbansites[J].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Housing Sci-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,1981,5(3):185~194
[16]香港规划署.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[J].国外城市规划,1993,(4):18
[17]联合国人居中心.城市化的世界———全球人类住区报告1997[M].沈建国译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1999.266
[18]陈荣.准市场机制下的中国现代城市开发[J].城市规划,1996,20(2):26
[19]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.城市规划师常用规范选(上册)[M].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1998.622~625
[20]王立红.济南市长清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[J].山东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报),2004,19(4):64~67
基本信息:
DOI:
中图分类号:F301
引用信息:
[1]王慎刚,张锐.中外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[J].山东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6(01):90-93.
基金信息:
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科研资金资助项目(鲁国土科函[2004]1号)
暂无数据